随着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,对各大主机厂、模具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回弹补偿好坏会直接影响车辆的品质、上市时间和销量,这也直接反应了主机厂、模具厂的核心竞争力强弱。在高强板、铝板、热成型技术运用越加成熟的现在,国内众多主机厂、模具厂通过ThinkDesign(简称“TD”)已经实现了快速的内板回弹补偿。然而,在外板件回弹补偿,一直缺乏有效的手段。
那么外板件的补偿到底有什么难点?为何一直无法如内板件一样高效的补偿?
外板件补偿不仅要求有补偿量,还要满足A级曲面的G2连续性公差,外观光线折射,曲率凹凸有规则等等A面要求。在A面本身设计难度大,要求高,而A面的补偿修改则难度更加,要求更高。目前外板件补偿主要有以下几个难点:
如何确定有效的补偿方案
如何优化得到最佳补偿方案
如何保证补偿后的A面质量
如何控制补偿A面的周期
如何培养懂A面补偿的高级工程师
在2007年,ThinkDesign与BMW合作,共同开发了基于网格数据的A级曲面自动重构补偿解决方案——compensator adaptation based on measured data(简称:CMD)。该方案简化了A面重构修改的过程,同时,保证自动重构修改得到的A面质量,并有以下特点:
操作简单,自动重构补偿A面
自动快速得到有效的补偿方案
重构补偿后保证原有A面质量
快速优化重构补偿全局或局部,得到最佳补偿方案
CMD——了解TD的工程师都知道,主要用于对接蓝光检查结果自动补偿内板的工具。其实,在CMD工具的开发目的是为外板件重构补偿。那么现在CMD如何融入现在的外板件补偿流程中?A面补偿都是在前期,没有实物,没有蓝光检查结果,回弹网格又从何而来?
目前,A面补偿的普遍流程是:CAD设计数据输入到CAE进行分析,基于分析结果再使用CAD软件重构补偿A面。CAD到CAE是直接通的,但在CAE分析结果返回到CAD时,只能通过人工手动重构。人工手动重构A面,不仅仅是周期难以控制,还要依赖掌握高级曲面设计能力的工程师。人工手动重构补偿往往效果差,最后补偿无法满足A面要求,只能放弃补偿,使用内板固定控制外板尺寸。由此会造成产品表面斑马纹不光顺,装配间隙过大等缺陷。
在CAE软件中,可以把分析前、后数据以网格格式导出(afnasstl),把原始产品数据与CAE分析前、后网格输入TD,即可自动完成补偿。整个过程完全自动,补偿后数据可以保持原有A面质量。例如以下的翼子板案例:
补偿前、后A面曲率公差保持一致:
补偿前曲率公差检查
补偿后曲率公差检查
补偿前、后曲率凹凸保持一致:
补偿前曲率凹凸检查
补偿后曲率凹凸检查
补偿前、后斑马纹保持一致:
补偿前斑马纹检查
补偿后斑马纹检查
通过以上补偿实例,TD外板整体补偿对外板补偿有以下帮助:
对接CAE分析结果,相比传统人工手动花费30~40h重构补偿,TD仅需0.2h即可得到高质量A面补偿结果,一次补偿可节省29~39h。
帮助CAE快速得到补偿后数据,进行反算,控制A面补偿周期。CAE计算一次回弹仅需2~3h,但是重构补偿一次A面却需要30~40h(即3~4天),一次补偿的周期为1周。TD自动重构补偿将一次补偿时间缩短到4h(0.5天)
补偿数据为可用于加工A面数据。
为工程师提供实际A面质量补偿方案参考。
降低A面补偿难度。
补偿过程完全自动,降低对人的要求。
实现用内板件的方式,补偿得到A面的数据。
电话:020-38921052
传真:020-38921345
广州总部
地址:广州市天河北路663号广东省机械研究所8栋9层
邮编:510630